近年來,水集街道堅持黨建統領,深化拓展“萊西會議”經驗,轄區內村莊穩步發展,其中水溝頭社區黨委書記姜殿平,帶領全村黨員群眾干事創業,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樹立起擔當有為、為民服務的基層干部形象。
這是水集街道強化基層黨組織書記隊伍建設的典型代表。從1994年擔任水集二村黨委書記以來,姜殿平始終堅持以黨的建設為中心,牢牢把握“村干部既是管理者,更是經營者”的理念,把管理社區和經營社區有機結合起來,帶領干部群眾共同走致富之路。“我們先后建了6個市場及部分經營用房,只出租不出售,出租年年見收入,永遠是集體的資產,居民也永遠受益。”姜殿平說道。
水溝頭農貿市場經營業戶呂淑娟說:“起先,這個市場破爛不堪,每年收入幾乎就夠花,現在環境好了,每年收入綽綽有余。”
十年前,水集二村村集體收入520萬元,去年年底集體收入達3070萬元,固定資產達到4.31億元。
“收入增加了,如何‘反哺’居民成了我們的心頭大事。這幾年我們建了4.9萬平方米公寓樓;投資137萬元,為失地農民辦理養老保險,為居民辦理家庭財產保險,多年來堅持為村民發放福利,讓全村老少爺們享受到發展紅利。”姜殿平說。
水集二村村民趙德人說:“我從62歲起,每月領300元,到72歲,每月領400,老伴兒也有,愛吃點什么就買點什么,感覺現在的老人最幸福。”
社區的經濟發展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要隨之變高。“現在的社會發展非常快,布鞋、煤油燈、竹筐等很多東西已經淘汰了,扔了可惜,作為基層黨員,有責任、有義務把它保留下來,讓下一代知道我們過去的艱辛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姜殿平說道,社區投資4687萬元建成了膠東民俗文化博物館、文化廣場,讓老百姓有了休閑之處,交流之地。
同時,社區黨委投資138萬元,建設了我市首個村級黨建展覽館和榮譽室。展覽館通過大量實物和圖片集中展示了水溝頭社區在各個時期黨的建設、經濟發展、傳統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生動展現了水溝頭社區的歷史沿革,提醒所有黨員干部不忘初心,要帶領村民擼起袖子干實事,以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讓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